
文化IP解码视角下旅游者文化感知对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田美玲, 方世明, 寇圆圆, 张弢
中国生态旅游 ›› 2024, Vol. 14 ›› Issue (5) : 980-993.
文化IP解码视角下旅游者文化感知对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The mechanism of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on cultur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P decoding: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as an example
深化旅游者文化感知是强化其旅游实践过程中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基于文化IP解码视角,运用文本挖掘、多元回归模型和扎根理论,识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者文化感知的多元维度,检验文化感知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探究文化感知对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旅游者文化感知具有文化符号感知、文化场景感知、历史遗迹感知、服务设施感知等多元表征,分别与文化IP解码层级中的文化内涵解码、文化价值解码、文化精神解码、文化空间解码互为逻辑对应关系;(2)旅游者文化感知与文化认同高度相关。旅游者文化感知解释变量可以细分为民族民俗文化、景观建筑、文化氛围、场景互动、历史事迹、遗址遗迹6个维度,各维度指标均对旅游者文化认同具有显著影响;(3)旅游者在文化感知过程中通过动机索引、感官体验、情境交融、感知升华4个阶段的层层递进,最终生成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是旅游者和文化互动的结果。研究补充了文化感知的分析视角,深化了文化感知-认同机制的理论认识,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践参考。
Strengthening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practi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P decoding, using text mining and grounded theory, the paper identified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cultural perception of tourists in the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ultural perception affect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cultural perception affecting cultural ident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has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cultural symbol perception, cultural scenes perception, historical relics perception, and service facility perception, which are logically corresponding to the decoding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cultural values, cultural spirits, and cultural spac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P decoding hierarchy, respectively. (2)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are highly correlated.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for tourist cultural perceptio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six dimensions: ethnic and folk cul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al atmosphere, scene interaction, historical events, and historical ruins, and the indicators of each dimens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ourist cultural identity. (3)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is generated through four procedural stages: motivation index, sensory experience, situ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erceptual sublimation. Cultural identity is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as value recognition and identity recognition, which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culture. The research has supplemented the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erception, deepened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perception identity mechanism,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文化IP / 文化感知 / 文化认同 / 价值认同 / 身份认同 / 文旅融合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custom_keyword}} /
cultural IP / cultural perception / cultural identity / value identity / identity /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custom_keyword}} /
表1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感知景区列表Tab. 1 List of cultural perception scenic spots in the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
维度 | 景区 | 意义 |
---|---|---|
文明溯源(25个) | 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十方堂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云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常德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沙简牍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徽博物院、马鞍山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京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馆、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宁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广富林文化遗址 | 探寻长江文明起源,汲取精神滋养和民族自信。 |
遗产体验(18个) | 成都青城山景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丽江古城、昆明石林风景区;贵州赤水风景区、遵义海龙屯景区;重庆大足石刻、金佛山景区、五里坡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安徽黄山风景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江苏苏州园林、明孝陵;浙江杭州西湖景区、良渚古城遗址 | 感受世界遗产的秀丽风光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感悟和文化自信。 |
风景揽胜(71个) | 四川安仁古镇;云南玉龙雪山景区、普达措国家公园、世界园艺博览园;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贵阳花溪青岩古镇、安顺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景区、毕节百里杜鹃景区;重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四面山景区、濯水景区、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武隆喀斯特景区、酉阳桃花源景区、黑山谷风景区、云阳龙缸景区、阿依河景区;湖北武汉东湖景区、武汉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宜昌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景区、恩施神农溪纤夫文化景区、咸宁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武汉黄鹤楼、宜昌三峡人家、宜昌长阳清江画廊、宜昌三峡大瀑布景区、恩施大峡谷景区、恩施腾龙洞景区、襄阳古隆中景区;湖南长沙市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长沙花明楼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常德桃花源旅游区;江西庐山西海景区、南昌滕王阁旅游区;安徽安庆天柱风景区、池州九华山、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合肥三河古镇景区、马鞍山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江苏苏州吴中太湖景区、苏州同里古镇景区、苏州金鸡湖景区、苏州周庄古镇、苏州沙家浜·虞山尚湖景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无锡鼋头渚景区、无锡影视基地、无锡灵山景区、无锡惠山古镇、常州环球恐龙城、常州天目湖景区、常州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南通濠河旅游区、泰州溱湖景区、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景区、镇江句容茅山景区;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杭州千岛湖风景区、嘉兴乌镇、宁波天一阁·月湖景区、宁波溪口-滕头旅游景区、杭州西溪湿地、湖州南浔古镇、嘉兴西塘古镇景区;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 | 自然景观在华夏文明进程中,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生成相应的文化认同[22]。通过游览长江沿线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体会自然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23]。 |
红色文化(22个) | 云南楚雄州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昭通扎西会议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魂陈列馆、刘伯承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湖北辛亥革命博物院、八七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湖南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江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 | 通过参观长江沿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回溯红色历史征程,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 |
安澜见证(15个) | 四川都江堰;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长寿湖旅游区、龙水湖风景区;湖北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江西潦河灌区;安徽渔梁坝;江苏江都水利枢纽、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里运河-高邮灌区;浙江中国水利博物馆、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宁波它山堰;上海松江生态水利风景区 | 以重大水利工程和治水实践为载体,见证长江安澜、百姓安居、生态优良的美好画卷。 |
注:各省文化公园用分号区分。 |
表2 旅游者文化感知维度划分Tab. 2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dimensions |
集群 | 感知维度 | 表征含义 | 高频词示例 | 文化IP解码 |
---|---|---|---|---|
集群1 | 文化符号感知 | 民族民俗文化、景观建筑 | 纤夫文化、三峡人家、古镇、峡谷、瀑布、长江、庐山、滕王阁、黄鹤楼、水利枢纽 | 文化内涵解码 |
集群2 | 文化场景感知 | 文化氛围、互动场景 | 旅游节、互动、竹竿舞、鹊桥会、值得、性价比高、体验、特色、感受、壮观、震撼 | 文化价值解码 |
集群3 | 历史遗迹感知 | 历史事迹、遗址遗迹 | 考古遗址、博物馆、土司城、烈士陵园、英雄、华夏、屈原、文物、著名、敬佩、故事、态度、感动 | 文化精神解码 |
集群4 | 服务设施感知 | 服务质量、配套设施、 交通条件 | 方便、门票、时间、环境、小时、服务、 免费、交通、酒店、设施 | 文化空间解码 |
表3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者文化感知对文化认同的影响分析Tab. 3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ourists’ cultural perception on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
旅游者文化感知 特征维度 | 普通固定效应 面板模型 | 稳健性检验 | ||||
---|---|---|---|---|---|---|
OLS模型 | 对数固定效应模型 | 对数OLS模型 | 广义矩(XTGMM)模型 | |||
解释 变量 | 民族民俗文化 | 0.478*** (0.034) | 0.517*** (0.042) | 0.425*** (0.031) | 0.469*** (0.038) | 0.506*** (0.044) |
景观建筑 | 0.266*** (0.031) | 0.310*** (0.038) | 0.267*** (0.029) | 0.244*** (0.036) | 0.240*** (0.036) | |
文化氛围 | 0.150*** (0.032) | 0.224*** (0.043) | 0.142*** (0.026) | 0.143*** (0.039) | 0.142*** (0.036) | |
场景互动 | 0.091*** (0.026) | 0.042 (0.032) | 0.092*** (0.025) | 0.073** (0.035) | 0.074** (0.037) | |
历史事迹 | 0.316*** (0.037) | 0.276*** (0.046) | 0.312*** (0.033) | 0.238*** (0.040) | 0.237*** (0.034) | |
遗址遗迹 | 0.091*** (0.029) | 0.066* (0.035) | 0.091*** (0.028) | 0.186*** (0.037) | 0.187*** (0.047) | |
控制 变量 | 配套设施 | 0.135*** (0.026) | 0.183*** (0.032) | 0.136*** (0.027) | 0.193*** (0.033) | 0.019*** (0.034) |
服务质量 | 0.057*** (0.020) | 0.091*** (0.026) | 0.057* (0.034) | 0.083*** (0.029) | 0.084* (0.045) | |
交通条件 | 0.064** (0.027) | 0.041 (0.030) | 0.060** (0.025) | 0.042 (0.034) | 0.043* (0.036) | |
拟合优度R2 | 0.823 | 0.814 | 0.823 | 0.748 | 0.889 |
注:*表示p<10%,**表示p<5%,***表示p<1%;括号内数值表示各变量的标准误。 |
表4 开放式编码示例Tab. 4 Examples of open coding |
原始语句 | 概念化 | 范畴化 |
---|---|---|
慕名而来,说实话,如果不是对考古特别感兴趣的话,真的性价比不高,好在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 慕名而来 | 内动力 |
我一般不是很喜欢去纪念馆,但是朋友喜欢去。 | 朋友喜欢 | 外动力 |
从遵义去娄山关,早上9:00坐火车到桐梓,下午6:30坐火车回来,路费10块钱不到。 | 交通便利 | 中间条件 |
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精品,光是传说中的太阳神鸟就让人不虚此行。 | 值得一看 | 视觉 |
有了讲解,参观起来更深入,值得一去。 | 导游讲解 | 听觉 |
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风轻柔地滑过指尖,被这片刻的宁静包裹全身。 | 包裹全身 | 触觉 |
武汉东湖面积全国最大,夏季荷花盛开,芬芳四溢。 | 芬芳四溢 | 嗅觉 |
东湖的莲藕和鱼,味道真的是绝美! | 味道绝美 | 味觉 |
沙家浜、芦苇荡、阿庆嫂、汤司令,都是故事啊 | 故事感慨 | 触景生情 |
渡江战役纪念馆呈现了当年渡江战役的情形,让人肃然起敬。 | 肃然起敬 | 与境共情 |
了解了金沙和三星堆的关系,期待解锁蜀国文明的更多秘密。 | 期待更多 | 持续长情 |
风光好一般,但历史价值大,懂的人去。 | 懂的人去 | 感知基础 |
三峡人家“鹊桥会”是最好玩的一处互动表演,许多游客争抢绣球,争当三峡新郎。绝对值得推荐! | 互动表演 | 场景互动 |
城市的本质是诗意般栖居,美丽安静的东湖是武汉的集体记忆。 | 集体记忆 | 记忆联想 |
中国的三峡,世界超级工程! | 价值突出 | 价值认同 |
痘姆古陶传承人程柏全一句“我已在这里等了你六千年”,让我们万分感动,用指尖触摸历史传承,与六千年华夏文明心神对话。 | 华夏文明 | 身份认同 |
表5 主范畴及对应范畴Tab. 5 Main domains and corresponding categories |
主范畴 | 对应范畴 | 涉及概念举例 | 主范畴 | 对应范畴 | 涉及概念举例 |
---|---|---|---|---|---|
动机 索引 | 内动力 | 慕名而来、种草很久、参观学习 | 情境 交融 | 触景生情 | 震撼、惊艳、遗憾、惋惜 |
外动力 | 朋友喜欢、闻名遐迩、媒体宣传 | 与境共情 | 肃然起敬、感同身受、厚重的自然和人文氛围 | ||
中间条件 | 交通便利、门票半价、假期 | 持续长情 | 期待更多、还会再来、持续关注 | ||
感官 体验 | 视觉 | 景色宜人、名胜古迹、舞蹈表演、灯光秀 | 感知 升华 | 感知基础 | 懂的人去会更有意思、缺乏相关文化知识 |
听觉 | 导游讲解、吟唱诗歌、编钟 | 场景互动 | 互动表演、沉浸式演出、印象深刻、 cosplay | ||
触觉 | 大自然、包裹全身、夜游 | 记忆联想 | 集体记忆、童年往事、文化记忆、超出想象 | ||
嗅觉 | 芬芳四溢、空气清新、烧烤街 | 文化 认同 | 价值认同 | 价值突出、核心价值、值得肯定 | |
味觉 | 当地美食、黄酒 | 身份认同 | 民族传统文化、华夏文明、国家象征 |
[1]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 |
曼纽尔·卡斯特. 认同的力量[M]. 曹荣湘,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3] |
段义孚. 恋地情结[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4] |
黄和平, 邴振华. 民宿文化微空间的游客感知多维分异与地方认同研究: 以上海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21, 40(7): 2066-2085.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5] |
何银春, 张慧仪, 曾斌丹, 等. 文化遗产地游客价值感知对遗产认同的作用机理研究[J]. 旅游学刊, 2023, 38(12): 71-85.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6] |
戴靖怡, 黄潇婷, 孙晋坤. 自然景观激发文化认同的多元理论研究范式: 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自然景观为例[J]. 民俗研究, 2023(2): 5-10, 157.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7] |
魏超, 肖学宏, 徐红罡. 国际旅游地的游客旅游者与居民对语言景观的感知与认同: 以泰国曼谷和清迈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7): 33-45.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8] |
戴俊骋. 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的路径分析[J]. 旅游学刊, 2023, 38(6): 40-51.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9] |
安倬霖, 周尚意. 文化遗产如何建构国家认同? 基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案例分析[J]. 中国生态旅游, 2023, 13(3): 408-419.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0]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1] |
王兆峰, 黄曼丽.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遗产地旅游者角色认同与实践研究[J]. 人文地理, 2023, 38(4): 45-54.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2] |
杨兴柱, 苏云清, 周玲, 等. 场域理论视角下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 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J]. 旅游学刊, 2024, 39(7): 54-70.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3] |
向勇, 白晓晴.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4(1): 123-132.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4] |
冯月季, 李菁. 打造国家文化符号: 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IP的价值建构[J]. 中国编辑, 2019(9): 33-37.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5] |
王林生. 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经典再IP化的趋势特征与多元动力[J]. 民族艺术研究, 2024, 37(1): 102-109.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6] |
陈凤娣. 文化IP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5): 29-38.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7] |
田美玲, 方世明, 寇圆圆. 基于文化IP解码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4, 43(1): 74-80.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8] |
傅才武, 程玉梅. “文化长江” 超级IP的文化旅游建构逻辑: 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视角[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8): 13-25.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19] |
李飞, 邹统钎. 论国家文化公园: 逻辑、源流、意蕴[J]. 旅游学刊, 2021, 36(1): 14-26.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0] |
王聃, 郑杨. 媒体深度融合视角下中国文化IP建构逻辑与发展策略[J]. 中国出版, 2023(21): 26-31.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1]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2] |
吴必虎, 盈斌, 杨秋风.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红线管控、旅游发展与文化表征[J]. 中国生态旅游, 2022, 12(2): 208-219.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3] |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等. 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 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J]. 林业经济, 2021, 43(4): 30-44.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4] |
张海育.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认知心理学发展取向[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2(2): 134-137.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5] |
刘冉, 张海燕. 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特征[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3(S2): 17-20.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6] |
保继刚, 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 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27] |
迈克尔·英伍德. 海德格尔[M]. 刘华文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9.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custom_ref.label}} |
{{custom_citation.content}}
{{custom_citation.annotation}}
|
感谢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2231班全体同学在问卷调研工作中作出的贡献!感谢旅游地理和人文地理领域的5位专家(张弢、龙雨萍、王天天、康玲、蒋小荣)在确定指标权重工作中作出的贡献!
/
〈 |
|
〉 |